双碳

微光成炬 | 双碳变局中的机遇和挑战

2025China.cn   2022年09月15日

  当下,“双碳”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。站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,“碳中和”是一片星辰大海,此刻征途刚刚开始。在双碳变局中,企业面临怎样的困难与机遇?在低碳前行之路上,每个入局者应该怎样开创找到新赛道,开辟新格局?

  9月1日,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期间举行的“多维融合,碳路未来”智能趋势论坛上,阳光慧碳总裁陈潇,SAP大中华区首席数字官、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彭俊松,商汤集团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简煜忞,上海达卯科技CEO郑浩围绕碳中和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,展开了讨论,从不同视角分享了他们的观点。

  彭俊松:技术标准缺失和意愿不足,是减碳的两大难点

  用数字化手段来实现碳中和和绿色低碳,我觉得存在几个难点。

  第一、碳中和及实施减碳的相关技术标准比较欠缺。碳盘查时会发现企业缺失大量的数据,而且一些行业的计算标准、排放系数有所缺失。这与国外同行相比有比较大的缺口,这是我们现在做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  第二块,很多企业对于应用数字系统减碳的意愿不强。现在大量的减碳强制性还是来自于国外企业对于合规的要求。但是无论是欧盟的碳边境调节税还是即将发布的电池法等,距离当前还有一段时间。所以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观望阶段。总体而言,一方面要解决标准缺失问题,让大家顺着这条路可以走下去。另外要加强对于企业意识培养,让他们认识到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减碳的重要性。

  低碳这件事情,更多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。要从制定政策的层面,发布相应的举措。比如,最近一些企业家在呼吁,一些行业的管理指标是不是能向绿色低碳方面倾斜。举个例子,比如汽车行业的积分制,是不是可以转化成为用碳计算的方式来代替,只有改变了行业的指挥棒,才能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做绿色低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。

  陈潇:经济性是双碳进程的重要助力

  我认为减碳有三个层面。第一层面是认知。双碳不是一个行业,它就像互联网一样贯穿了所有行业。这相当于双碳为所有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约束,同时也给予了全新的发展机会。

  其次,双碳一定是以长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模式的,双碳目标是一个长远的话题,不是靠着一次或者短期项目就可以实现的。自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,很多企业的减碳业务更多是短期的运动式减碳。

  第三点,推进双碳过程当中一定要兼顾经济性,而且经济性是双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推手和助力。双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,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。面对当前的额外净投入,以及这个比较遥远的目标,如何让企业积极投身其中?我认为通过技术手段把双碳价值提前量化出来,并且把这种量化价值形成市场化的交易机制,从而帮助企业降低减碳的成本,同时以金融化的方式提前些获得减碳的经济效益,对于企业推进双碳目标是很好的助力。

  实现技术价值核心有两个约束,一是政策约束,二是技术约束。我们很欣慰地看到,这几年政策方面的约束越来越小,而且在不断推进。而在硬核技术跟进方面,客观来说还比较欠缺。

  简煜忞:政策支持,规范约束,算力提升是当前推进双碳的重点

  我们双碳的理解涉及到几个方面。一是我们企业自身如何实现碳中和,另一方面是,如何从我们价值链传导上去,帮助客户、上下游、价值链实现碳中和。这个过程当中就涉及到AI的应用。AI最大的价值是什么?它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进行数据的重组、分析和挖掘从而找到新的价值点,创造新的商业模式,最终给各个产业赋能。

  谈到数据,从政策层面来讲,国家对于数据信息安全的把握要求是非常高的,事实上,现在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支持AI利用海量的数据进行相应的预测分析的。第二个层面,现在的数据规范性不强。以建筑能源领域为例,不同厂商的协议类型,数据整合形式等各不相同。缺少规范性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约束和指引,对于AI的发展是不利的。

  除了政策支持,规范约束,如何用技术来把算力提升起来,用更少的数据、更小的样本,便捷地推导出结果,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。双碳方面的创新,来源于能源成本下降和算力成本下降,这个和商汤的思路不谋而合。去年我们在WAIC上发布了临港的商汤AI大装置,基于商汤的算力、算法资源优势,把真正的基础设施到算法输出做了整体打通。这个情况下,可以把算力的使用,生产相同模型的生产要素的成本,以及能源消耗都降到最低,以前做一个标准模型单一算法的产生需要十个人花费六个月,基于AI大装置生产相同等级的模型,只需要一个人,两天。

  简煜忞:推进AI与传统行业融合,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

  AI是一种技术,双碳是AI可以应用的一个领域,AI是双碳领域里面寻找创新和变革的一个必要技术支撑。AI与双碳融合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。第一、传统行业跟新兴行业的思维模式不同。第二、双方相互之间的认知也不一样的。第三、双方做事风格以及业务逻辑的思维也不同。基于三个差异的情况下,如何打破两者之间的认知边界,从而真正有效结合,也是下一步突破的关键。

  成本问题对于传统行业一直存在的。包括AI在内,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创新从来没有一开始就赚钱的,所以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,需要企业能给更多的信心来试错,也需要社会有更大的包容度来促进行业发展。当然,现在我们看到个社会对于新产品的试用和使用接受度也越来越高。

  彭俊松:碳交易市场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

  碳市场的设立是有经济学的模型来支撑的。一般来讲,减碳有两股力量,强制减碳和自愿减碳。但是企业自发的减碳行为是有成本的,这种成本会传递到产品上,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有足够多的溢价,他们愿意为这件事多付钱。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在所有市场都行得通,没有民众足够的溢价来支撑,自发的交易市场很难存活。

  现在国内碳交易市场刚刚启动,加上数字技术的引入,该市场正处于变革之中。整个碳市场机制,到今天为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,而实现减碳、循环经济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公平,是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第一步。

以2030年作为节点,减碳进程会取得怎样的进展?

  郑浩:2022年是碳中和行动年,我相信2030年碳中和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。一是利用数字化,智能化手段帮助各个场景减少能源使用量,实现能源效率的提升,为碳中和提供坚实基础。 第二,数字化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供电系统用能结构的升级。原来服务的场景里面电是主要能源。未来,我们更多的微网、更多的用能形式,通过数字化调度,数字化协同实现整个用能的绿色。因为碳中和不仅仅是社会效应,通过数字化手段既帮助客户实现绿色用能、经济用能。我相信这是推动碳中和一个非常重要的点。第三,碳市场是多边的,碎片化的,实时的市场。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客户用最优的成本获取绿色能源,实现最大化的碳汇以及碳资产的经济价值。

  陈潇:我们中国人干什么事情,只要下决心去做一般来讲都可以达成。对于2030年,我觉得有几个点可以达成。第一点,碳成本可以得到标准化和金融化。这相当于能够以经济性的方式去重塑每个行业,充分体现环境权益的价值。

  第二点,我觉得行业里面会出现很多像阳光这样的公司,能够形成一个广泛的上下游生态联合,给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碳中和服务,给客户提供价值。

  第三是技术层面,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,不断的在传统产业里面发掘出新的客户价值,打开新的价值空间。

  简煜忞:实现双碳目标除了范围1、范围2的减排,工艺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涉及到物资消耗,原材料使用以及化学、物理变化,也会产生排放,该过程的减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。并且由于工艺、流程、材料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积淀下来的,很难轻易推翻或者转换。到2030年,随着清洁能源成本和算力成本下降,数字化与行业充分融合,也许会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盛况,催生出不同场景、不同的技术,吸引更多创业公司进入到双碳领域。

(原创 IIANEWS)

标签: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双碳 我要反馈 
参与ABB电机与发电机拼图挑战赛赢取探厂等好礼,快来挑战!
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专题
西克
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专题
专题报道
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专题
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专题

2024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于4月22 - 26日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行。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业贸易展览会,本届展览会

安全走向数字化
安全走向数字化

如果说安全是过程工业的基本盘,数字化是过程工业的新锚点,那么作为2023 NAMUR中国年会唯一的赞助商,HIMA与这次

第三届EESA储能展
第三届EESA储能展

EESA储能展是由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品牌展会,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。为加快适应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步伐,促进储能行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