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汽车

蔚来“缺芯”停产汽车产业面临结构性转型

2025China.cn   2021年04月19日

  摘要:芯片短缺和蔚来临时停产的背后,其实是汽车产业结构性转型的问题。缺芯危机,或启动汽车工业的供应链变革。供应链层面的压力如影随形,汽车工业需要对供应链风险“穿透式”管理。

  2021开年以来,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“缺芯”的背景下,中国汽车公司普遍也不轻松,蔚来汽车最先在供应链压力之下宣布“停产5天”(主要涉及合肥江淮汽车工厂)。

  新闻关注度不高的汽车芯片,近期突现极度短缺,直接被卡脖子的汽车公司包括大众、沃尔沃、通用、福特、特斯拉、本田、日产、现代等一线国际品牌。其中,德国大众预计,第一季度因为芯片短缺少生产10万辆汽车,公司发言人甚至公开表示将考虑向准备不周的博世、大陆等一级供应商索赔。日本丰田也因为芯片缺货,出现产能下降。韩国现代放低身段向三星、SK求援。中国大陆也积极行动,工信部春节前加班加点,与主要汽车芯片供应企业代表交流调节产能。

  汽车市场的“缺芯”危机从欧美国家开始,逐渐蔓延到日本、韩国,现在已冲击到了中国。哪怕国内有充分时间应对这一轮供应链紧张局面,但蔚来汽车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造车新秀,难免还会有准备不足。

  有人认为这是“手机业打仗,汽车业遭殃”,可是,2020年全年中国手机销量只有3.08亿(2019年是3.89亿),国内手机厂商普遍也没想到会芯片缺货。芯片供给紧张,为什么传统的汽车产业巨人德国大众、日本丰田与新兴的造车势力特斯拉、蔚来都不能免疫?其中一定有更深刻的因由。

不仅仅是“缺芯”问题

  先于蔚来汽车遭受“缺芯”困扰的,是大众和特斯拉,德国大众今年面临全球减产10万辆车,特斯拉汽车则直接产品减产提价。不过,这些汽车公司面临的都不仅是“缺芯”问题,背后更深刻的因由是汽车产业转型之痛。

  德国大众作为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辆的全球顶级汽车厂商,供应链管理无疑是很成熟的,被关键零部件卡脖子的事情一般很少发生,即使供应链管理一时有疏漏,也会有可靠的预备解决方案。像现在这样被动面临“缺芯”减产而一筹莫展的情况,实属罕见。其实有一个背景特别值得注意:2021年1月,大众集团CEO赫伯特·迪斯开通Twitter发出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向伊隆·马斯克下战书,声称要抢走特斯拉的一部分市场份额。

  德国大众早在2019年就公开宣称“电动交通是唯一可行的技术”,并且发布了一个叫“Electric for All”的转型战略,即“为所有人开发电动化产品”。德国大众很早就有了一个洞察:绝大部分民众想要的是便宜的交通工具,而不是酷炫的黑科技试验品,大众集团应该在便宜的中小型电动车上发力,这才是全球电动车产业最大的突破口。这跟蔚来汽车的远景和定位是高度相似的。

  那么,汽车电动化意味着什么?“软件定义汽车”将会是新能源车“箭在弦上的产业变革”。自动驾驶(或者辅助驾驶)已经是新能源电动车的标准配置,安全性一定是其中的最大关键,好的自动驾驶系统(软件)必然对硬件系统要求严苛。正如计算机科学家(图灵奖得主)Alen Kay所言:“认真写软件的人,应该自己做硬件。”国内新能源车领域也有一个共识:“(汽车)一定要做软件硬件一体,像苹果(手机)一样的东西,才可能最终有效率、有壁垒。”

  中金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断言:“汽车芯片,将处于新能源车浪潮的制高点。”过去买汽车主要考虑的,可能是发动机、车身材料,未来,汽车的真正价值不取决于这些了,肯定会出现新型纤维材料代替钢材,车会越来越轻,需要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少,最重要的,是安装在车里的软件和电子产品。尤其是2020年后的新产品对算力的要求显著增加,从前的汽车芯片主要控制发动机和车内电子设备,但是2020年后的新车都带有辅助驾驶功能,还新增了电池管理、驱动力和制动力的控制、转向控制、图像处理、人工智能等芯片,远比之前对芯片的需求量大。在公路上跑的,已经不是汽车了,而是一个装着轮子的芯片集合。现在的汽车芯片应用到什么程度?哪怕一枚车钥匙也得靠芯片运作,只要你的汽车带有遥控钥匙,就必含芯片。

  由此可见,芯片供应紧缺对新能源车企业打击极大。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停产情况,涉及车型主要是Model 3,涉及工厂主要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(年产能50万辆)。今年特斯拉电动车原本已经在中国、日本、欧洲14次下调各种车型价格,但第一季度末突然宣布将中国市场ModelY、美国市场Model3的车型价格进行上调,普遍认为这是芯片紧缺导致生产成本的提升。但是,知名调查公司GLJ Research创始人戈登·约翰逊(Gordon Johnson)表示:“考虑到2020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库存过剩,而且从未能够卖出所有产能,特斯拉目前是需求不足,而不是产能受限。”真相可能要比外界想象的复杂得多。

  对于蔚来汽车而言,芯片紧缺更是对公司供应链管理的一次压力测试。蔚来汽车CEO李斌曾经从自己的角度做过一个总结:一家新型造车公司需要面对的“坎”主要是什么。

  融资不算是坎,因为“朋友圈比较大”。在蔚来汽车的投资者中,包括京东创始人刘强东、腾讯创始人马化腾、小米创始人雷军等,也有一线投资机构比如淡马锡、红杉等。定义产品也不算是坎。“车是娘肚子里就决定了能卖多少台。”定义产品其实是考验创业者的判断,“你的品牌到底定位在哪里,你卖给谁,这个车不仅展望当下,更重要的是展望将来。如果定义错了,就没有机会了。”

  供应链管理是很大一道坎。定义产品和研发产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公司的团队在做。但是到了供应链这个环节,就需要依赖别人去做。大家信不信任你,愿不愿意把最好的产品给你,把最强的团队配置给你,把产能留给你,愿意以什么样的成本给你,都是问题。而且,对于一家造车公司而言,一级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有200家左右,很多都是全球大供应商。这道坎的核心,就是要让这些供应链企业相信你真正有造车的能力。

  蔚来汽车显然还在爬坡过坎之中,目前阶段,蔚来汽车面临的缺芯困境,不仅仅是关键零部件的供货不稳,更是供应链管理节奏遭遇的长期挑战。

启动汽车工业供应链变革

  供应链是一种现代的、最高级的分工。汽车工业、芯片企业的供应链生态也不是谁设计出来的,而是自发演化出来的。不过,外界很少真正看到汽车供应链、芯片供应链之间长期存在的节奏落差,蔚来汽车作为新兴造车势力可能还未能适应这一节奏落差。

  汽车工业的供应链节奏

  汽车工业很早就开始推崇始于日本丰田的“一分钟库存”模式,目的是削减一切占用资源、现金流的环节。20世纪60年代开始,丰田力推精益管理制度,具体而言就是“准时制”,争取在每个环节都抹掉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。其实,这是在模仿超市控制进、销、存的方法,零售业的销售和库存周转速度是非常快的。后来,包括“准时制”“一分钟库存”在内的精益管理制度被普及于整个汽车工业,美国汽车公司施行了这种精益管理方式以后,库存减少了一半以上。

  最近10年,精益管理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出现了更加深刻的升级迭代。比如,特斯拉有一个特别出名的“4 小时供货圈”,据说在美国,特斯拉负责电池的Giga1工厂到加州Fremont汽车制造工厂,地图导航车程4小时10分。在中国,电池供应商LG化学的南京工厂到上海工厂,车程同样是4小时10分。“4小时朋友圈”的做法显示特斯拉对供应链管理的精准、高效和严苛。

  蔚来汽车有一则官宣:“解放创造了中国品牌的第一个 5 万辆;上海大众是国内合资品牌的第一个 5 万辆;吉利是自主品牌轿车的第一个五万辆;而蔚来是国内新兴造车势力(智能电动领域)的第一个 5 万辆。”要保证蔚来与江淮工厂的造车能力,同样是通过对供应链和制造体系的把控,提升制造效率。

  蔚来汽车官方的说法是“蔚来工厂能够每3分钟下线一台车,1小时产20台车,每辆车从金属板材拼接成车架时开始,就会产生一个射频的身份证,这个身份证是唯一的,且会一直跟着这辆车到下线。关于这辆车接下来在涂装、总装、后装方方面面需要的独特配置,通过电脑已经分配到了每一个工位,装配工人只需要拿起离他最近的一个零部件装上就可以了。这套系统可以指挥上百家供应商实现零库存的及时配货,让车辆以每三分钟一台的速度生产,且每台均可实现定制化。”

  注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——“上百家供应商”“零库存的及时配货”“每三分钟一台的速度生产”“每台均可实现定制化”。汽车制造的供应链精益管理已经实现了惊人的效率,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严苛的供应链管理节奏存在一个库存漏洞——精益库存管理越是精细,那一根弦就绷得越紧,几乎没有任何“容错空间”。

  “容错空间”几乎被封死了,哪一层都不想压库存,弹性越来越低,一旦面临危机,断供随时可能发生。这就是蔚来汽车面临缺芯问题的行业背景,同时更紧绷的,是芯片供应链的“容错空间”也非常有限。

  芯片企业的供应链节奏

  疫情前后,各个领域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,而且需求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芯片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。比如,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布局线上教学、考试系统,每个企业(政府、事业单位)都在完善线上办公、会议系统,要求更清晰的连接画面,更低的延迟,更好的网络基础设施。这就是一个需求的无底洞。而且,人们在室内的时间更多,视频、娱乐也更需要芯片。

  芯片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,最重要的是,芯片企业更愿意将产能分给消费级芯片,而不是车规级芯片(汽车芯片)。汽车芯片的标准严苛远超过手机芯片:汽车芯片不一定追求多么高的技术先进程度,但一定要可靠耐用。很好理解,手机的发热、遇冷条件要比汽车的工况条件好得多,况且手机还有过热和过冷关机保护功能,但是,汽车芯片的工作温度(发动机周边是-40℃~150℃,乘客舱是-40℃~85℃)非常有挑战性,而且汽车芯片长期伴随整车生命周期,不像手机平均2年一换。另外,汽车芯片要求湿度、霉尘、水、有害物质腐蚀等的标准都远高于手机芯片,同时还得经得起冲撞、震动等。

  目前,汽车芯片市场面临长期演化而来的垄断格局。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瑞萨电子、恩智浦、东芝、英飞凌、德州仪器等,这些芯片供应商不直接生产芯片、不与车企进行联系,而是将设计方案递交给台积电、三星,以及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厂进行量产,再由博世、大陆集团等零部件供应商出售给车企。关键就卡在芯片的代工厂环节上。

  汽车芯片分为控制类(MCU和AI芯片)、功率类、传感器和其他,根据麦肯锡近年的统计数据,纯电动汽车的半导体成本为704美元,比传统汽车的350美元高出1倍,其中功率半导体成本高达387美元,占55%。MCU的制程普遍在40nm以下,台积电占所有汽车MCU约70%的市场份额。功率类制程在90nm以上,生产模式以IDM为主(厂商自己设计和生产),部分产品逐步开始国产替代。台积电能够给到的最快生产周期就是40~50天,不过近期尝试采用了一种叫做SuperHotRun的方法,将生产周期缩短一半,大概20~25天就能交付。

  汽车芯片的整个供应链格局当中有三个制约因素。

  首先是节奏制约,芯片生产是一项极其庞大、复杂的系统过程,各个工艺阶段要保持均衡性,生产周期的缩短势必造成上游原材料(比如8英寸和12英寸晶圆、负责传输功率的MOSFET、和滤波有关的钽电容、负责线路连接的ABF基板,以及PVC材料、玻璃、金属、塑料)的供给不足,生产成本也就会水涨船高,芯片价格随之快速上涨,造车企业能否接受?

  其次是配给制约,就是芯片代工厂更愿意将产能分配给谁,给手机厂商,给家电厂商,还是给汽车厂商?汽车芯片的设计周期更长、风险更大,而且客户导入的时间周期也比消费芯片长很多,但是,车规级芯片的用量又没有办法和消费级芯片相比,在抢芯片制造产能的时候,汽车芯片不占据优势。

  最后是技术制约,就算没有芯片断供,国内造车企业也在考虑汽车芯片的自主可控,包括蔚来、比亚迪、上汽、广汽、北汽等都有行动。此外,华为已经发布了旗下的 AI处理器 Ascend 910,用于MDC智能驾驶平台的自研。可是,自主替代在短期内还是困难重重,车规级芯片的开发难度要比消费级大得多,光测试认证就要三五年,成本也要高得多。

  对供应链风险“穿透式”管理

  根据媒体报道,蔚来汽车2021年第一季度出货稳定增长,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以上,超过了2万辆。蔚来汽车已经从0到1拿到新能源车行业的门票,但是从1到N的整个过程,供应链层面的压力测试是如影随形的。

  传统燃油车企业开始加快“电动化”“电子化”“AI化”进程,诸如特斯拉、比亚迪等成熟的电动车企业也在不断迭代产品、夯实前方销售和后方供应链体系。蔚来汽车的生存价值和竞争优势在哪里?蔚来汽车CEO李斌认为,“蔚来汽车的商业模式建立在极致的用户体验上”。

  比如,特斯拉电动车采取“充电”模式,而蔚来汽车采取“换电”模式,一台蔚来汽车电站完成换电大概在4分钟左右,相较之下,特斯拉电动车充满电的时间是45分钟。如果车主在高速公路上要给汽车充电(换电),特斯拉车主会久等(可能还要排队),蔚来车主因为更省时间而体验更好。蔚来汽车依靠好的用户体验和口碑赢得新的用户,官方数据显示蔚来用户的转介率约50%(通过转介绍成交的用户占所有成交用户的比例)。

  蔚来官方信息显示:蔚来汽车已经实现了正的单车毛利率,汽车销售毛利率接近10%,主要由于物料采购成本的下降,以及产量的快速增长摊薄了固定成本。也可以说,这是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效益。

  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:系统电机、电池和电控,国内都有了相对稳定的供应。2015年之前国内在最关键的电机领域大概只有30个左右的中小型供应企业,今天国内企业几乎做到了95%的国产化。在很难的电池技术上,今天中国出现了世界第一的锂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,加上世界排名前五的比亚迪,电池的自给率已经很高了。最难做的,是汽车电控用的IGBT芯片,2015年之前中国的IGBT芯片是完全依靠进口的,现在已经取得突破,比如比亚迪从研发到量产IGBT芯片用了12年时间,技术已经稳定成熟,可以预期国内企业不久也会赢得不错的市占率。综合看来,蔚来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国内,电机、电控、电池大约占新能源车成本的四分之三。

  可是,极端复杂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,对汽车工业始终构成压力,包括蔚来汽车在内的新锐造车企业,经历此次“缺芯”困境以后,可能会像成熟的汽车制造企业那样对供应链风险实施“穿透式”管理。

  比如,德国宝马在此次危机中,直接绕过一级供应商向芯片代工厂下单。日本丰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建立了一个名叫“救援”的供应链系统,将大约6800个零部件的供应链信息存入数据库中,使得公司能够深入了解供应商层级。丰田汽车每天、每周和每月,都会与产业链上的各级供应商沟通,频繁下达产量计划,“穿透式”摸清供应链的实底,规避潜在风险。

  蔚来汽车CEO李斌已经洞察到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变化,“自动驾驶、智能化和电动汽车要连到一起来看”,软件定义汽车,汽车成为带轮子的芯片集合,蔚来汽车的芯片供应链如何进化迭代,值得长期关注。

  作者:周倩

  本文发表于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》杂志2021年4月刊总第33期

(转载)

标签:蔚来 芯片短缺 我要反馈 
参与ABB电机与发电机拼图挑战赛赢取探厂等好礼,快来挑战!
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专题
西克
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专题
专题报道
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专题
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专题

2024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于4月22 - 26日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行。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业贸易展览会,本届展览会

安全走向数字化
安全走向数字化

如果说安全是过程工业的基本盘,数字化是过程工业的新锚点,那么作为2023 NAMUR中国年会唯一的赞助商,HIMA与这次

第三届EESA储能展
第三届EESA储能展

EESA储能展是由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品牌展会,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。为加快适应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步伐,促进储能行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