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六月二十四日,彝族火把节。燃烧着古老信仰和民族感情的焰火盛宴,彝族人民以火祭祀太阳,祈求丰年,招引光明,在升腾跳跃的光里载歌载舞,歌颂生活蒸蒸日上。
在这片亲近自然的古老热土,通威光伏电站以“光伏+种植”、“光伏+养殖”的场景应用,将人们对光的追逐与向往,化作带动就业、增产创收的绿色势能。
通威农光牧光一体光伏电站喜德县项目
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,一期建设规模为30MWp,年均发电量为4400万kW.h,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2.89万吨;二期建设规模为40MWp,年均发电量超5500万kW.h,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3.61万吨。
项目发电每年与喜德县分享收益,用于当地乡村建设,并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当地就业。在进行光伏发电的同时,电站区域还增加了农牧业的投入,与当地农旅投、合作社共同开发畜牧养殖和农业种植,将光伏发电与农牧业有机结合,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的同时,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。
通威渔光一体光伏电站西昌项目
通威”渔光一体”西昌产业园是通威在西南地区首家”渔光一体”养殖示范基地,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西溪乡兴国寺水库,建设规模20MWp,年均发电量为2800万kW.h,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2.82万吨。项目建设前,水库仅用于防洪及灌溉用。产业园建成后,不仅不影响水库原有使用性质,每天还生产清洁能源8-14万kW.h。同时水下实行设施化养殖,设施养殖面积4.2亩,产出27.07万斤鱼,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传统养殖,真正实现了复合用地、效益叠加。
基地专门配备的尾水处理系统利用水生植物、微生物来净化吸收尾水中营养物质,实现养殖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,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,建立起鱼类、蔬菜、水生微生物和谐并存的生态平衡关系,实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先民们在《梅葛》史诗里,传颂万物一体的朴素生态智慧。
通威光伏电站项目充分融入不同的环境,因地制宜地带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。与历史的图腾共鸣,用光的能量让这片万物有灵的沃土焕发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。举火擎光,共赴美好生活。
(通威股份)